2020年12月3日,深圳市政治学科教师基本功大赛在深圳科学高中落下帷幕。翠园中学梁建深老师勇夺一等奖第一名。
本次比赛分两轮进行:11月24日在市教科院举行“高一新教材活动型课程教学设计+思维导图(占40%)”比赛;12月3日在深圳科学高中举行“现场上课+板书+表达+课后反思(占60%)”比赛。翠园中学梁建深老师凭借优异的综合素质、扎实的基本功和出色的现场发挥,一路过关斩将,在两轮比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,最终此次比赛荣获一等奖第一名。
赛后,梁老师发表获奖感言:“我想特别感谢深圳市教科院精心筹划本次‘青功赛’,让我拥有一个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平台,感谢李有阶书记、裴德军老师和决赛现场的各位评委对我的认可与鼓励,感谢罗湖教科院万雪梅老师在比赛期间对我的指导与训练,感谢翠园中学校领导、年级和科组对我的帮助与支持,感谢政治课组的陈瑾老师对我的高标准、严要求,更要感谢我的师父葛剑鸣老师在无数个我想要放弃的时刻对我说的‘你一定行’,感谢一路上相信我、帮助我的人。”他表示,他定不负众望,以此为起点,接受未来的考验,向更高的目标迈进。
(图文:翠园中学政治科组)
附:梁建深老师比赛感悟《考验如火,正在淬炼真金》
赛程终了,感慨颇多,谨以此文,静思己意。
首次带高三毕业班,又是广东首届新高考,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面临挑战和压力最大的一年。首次参加“青功赛”,又首次使用新教材,最终要呈现的更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“议题式教学”“活动型课程”。参赛月余,我每天讲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我太难了”。曾无数次对着新教材和电脑屏幕发呆冥想:到底什么是议题?怎么设计活动?新教材为什么这么编写?这么多的教学内容都要讲吗?……关于这些问题,我至今没有明确的答案。但经过比赛的磨炼与沉淀,我似乎有了一些全新的理解和体会。
首先,“议题”不是话题,为“议题”而“议题”只是徒增学生负担。新课标指出,高中思想政治是一门活动型学科课程,而围绕议题设计序列化的活动是活动型课程实施的重要形式。在备赛过程中,我也进行了大量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探索。但是,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“学生茫然、无所感奋”“热闹非常、学理空洞”“形式饱满、内容干瘪”等问题,这让我不得不开始反思:“议题”的本质,或者说“议题式教学”的最终目标追求是什么?
高中思政课终归是要“以理服人、以情动人”的,议题发挥的不应该是稀释作用,而应该成为课堂的“骨骼”框架,帮助教师创造性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,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完整清晰的思路,从最开始的“产生疑问与好奇”,到课堂上的“带着问题去探究”,直至活动探究完成“对问题有了回答”,才能真正让素养落地、让课堂真实有效。
其次,“活动”是学生的,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、开展课堂活动。我常想:究竟什么是“以学生为中心”?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,难道不会造成课堂组织混乱、教学效率低下等情况吗?但就是在“青功赛”决赛的现场授课环节,当我坐在后面看着学生的时候,我才突然意识到:以学生为中心,就是作为教师必须要知道我所面对的学生真正想要的是什么,什么是学生脑子里已经有的,而什么是学生还没有但应该有的。
面对差异化的学生,当然要有差异化的课堂活动设计。有的学生很喜欢表达与展示自己,作为老师我们就要通过设计课堂演讲、无领导小组讨论等活动,给这样的学生创造展示的空间;但有的学生不擅长表达,他可能喜欢唱歌、喜欢运动、喜欢做手工甚至喜欢玩游戏,我们也要适时将此类活动引入思政课堂,让这类学生有参与感和被关注感。只有学生喜欢参与的活动,才是真实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;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,才能把思政课上得像磁铁一样。
本新闻图片集:
|
|||